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通知公告 > 正文

湖南文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4-24 】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3-2025)》等文件精神,按照湖南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我校将于2024年接受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以下简称“审核评估”)。学校研究确定我校参评的类型为第二类第二种(B2),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为切实做好学校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持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培育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聚焦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二)坚持推进改革。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坚持分类指导。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总要求,依据各专业自身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各学科专业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四)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严把学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提出改进发展意见,强化评估考核结果使用和督导督查,推动学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

(五)坚持方法创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创新评价手段、方式与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三、工作目标

(一)筑牢立德树人统领地位,落实“五育并举”工作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三)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推进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

(四)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文化建设,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

(五)加强人才培养特色的凝练与培育,挖掘、整理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持续提升学校办学声誉。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学校审核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决定成立湖南文理学院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如下:

(一)校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龙献忠 刘宇文

常务副组长:晏 昱

副组长:李红革 刘春晖 戴 军 郭文超 肖小勇

成 员: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

【主要职责】

(1)做好审核评估迎评工作顶层设计,制定学校实施审核评估的总体方案;

(2)对审核评估各阶段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督查,指挥和协调各部门和各学院共同推进审核评估工作;

(3)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决定审核评估工作相关人财物资源配置、相关配套政策等重大事项;

(4)审定数据分析报告、学校自评报告、校长报告等主要材料;

(5)确定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办公室、专项工作组、学院工作组、职能部门工作组。

(二)评建办公室

主 任:晏 昱

副主任:王 云

成 员:党政办、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资产管理处、教师发展中心等7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另从全校范围抽调7~8名人员。

【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各专项工作组以及各二级学院、部门审核评估工作的开展;

(2)制订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及工作计划,分解评估指标任务,落实目标责任,细化工作安排;

(3)及时汇总和发布评建工作进展情况,梳理与审核各牵头单位提交的评估材料,研究和协调解决评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4)负责学校上一轮审核评估的整改报告和新一轮审核评估自评报告的撰写及支撑材料整理;

(5)组织、收集、整理、填报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

(6)制定线上评估工作方案和入校评估工作方案;

(7)及时了解评建动态,主动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我校评建工作进展情况,加强与其他院校的工作联系;

(8)负责整改落实工作;

(9)完成学校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专项工作组

评建办公室下设立14个专项工作组,专项工作组由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在学校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评建办公室的指导下,牵头并协调其他参与单位做好本组审核评估的各项工作,其中7个一级指标项目组具体分工见附件1。

1.“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项目组

责任领导:龙献忠 刘春晖

牵头单位:党政办公室

主要参与单位: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

【主要职责】:

(1)起草校长报告;

(2)做好一级指标“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的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准备;

(3)重点关注学校办学定位科学合理及办学成效,立德树人和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成效,学校本科地位和“四个回归“情况;

(4)各项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不达标指标的整改措施;

(5)按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进行评建,按需要提出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建议;

(6)配合、协助其他相关评建工作和学校临时下达的其他任务。

2.“培养过程”项目组

责任领导:晏 昱

牵头单位:教务处

主要参与单位: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团委、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招生就业处、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

【主要职责】:

(1)做好一级指标“培养过程”的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准备;

(2)重点关注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及完成情况,专业、课程建设成效,实践及创新创业教育和卓越人才培养情况;

(3)各项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不达标指标的整改措施;

(4)按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进行评建,按需要提出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建议。

3.“教学资源与利用”项目组

责任领导:肖小勇

牵头单位:资产管理处

主要参与单位:教务处、科技与社会服务处、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各二级学院

【主要职责】:

(1)做好一级指标“教学资源与利用”的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准备;

(2)重点关注各类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满足办学需要情况,学科资源、科研成果等转化为教学资源情况;

(3)各项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不达标指标的整改措施;

(4)按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进行评建,按需要提出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建议。

4.“教师队伍”项目组

责任领导:戴 军

牵头单位: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

主要参与单位: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督查室、宣传统战部、学生工作部、工会、教务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科技与社会服务处、财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

【主要职责】:

(1)做好一级指标“教师队伍”的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准备;

(2)重点关注教师队伍师德师风、队伍水平、队伍结构以及满足办学需要情况;

(3)各项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不达标指标的整改措施;

(4)按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进行评建,按需要提出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建议。

5.“学生发展”项目组

责任领导:李红革

牵头单位:学生工作部

主要参与单位:党政办、组织部、宣传统战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团委、教务处、科技与社会服务处、招生就业处、国际交流合作处、各二级学院

【主要职责】:

(1)做好一级指标“学生发展”的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准备;

(2)重点关注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习成长情况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

(3)各项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不达标指标的整改措施;

(4)按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进行评建,按需要提出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建议。

6.“质量保障”项目组

责任领导:晏 昱

牵头单位:教师发展中心

主要参与单位: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督查室、宣传统战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

【主要职责】:

(1)做好一级指标“教学质量保障”的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准备;

(2)重点关注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及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以及质量文化的形成机制,机构和人员的落实,凝练质量文化内涵;

(3)各项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不达标指标的整改措施;

(4)按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进行评建,按需要提出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建议。

7.“教学成效”项目组

责任领导:李红革

牵头单位:招生就业处

主要参与单位:宣传统战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学生工作部、教务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后勤基建处、图书馆、校友联络服务中心、国际交流合作处、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

【主要职责】:

(1)做好一级指标“教学成效”的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准备;

(2)重点关注人才培养五个度的达成情况以及实现途径;

(3)各项定量指标的完成情况,不达标指标的整改措施;

(4)按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进行评建,按需要提出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建议。

8.数据材料组

责任领导:晏 昱

牵头单位:评建办

主要参与单位:党政办公室、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教师发展中心、资产管理处

【主要职责】:

(1)负责收集、整理与汇编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审核重点的档案材料与支撑材料;

(2)负责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管理,数据信息采集,数据信息分析整理和数据填报工作,完成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

(3)按要求准备评估专家案头材料;

(4)提交审核评估申请报告及上轮评估整改情况说明;

(5)牵头起草学校自评报告及整理支撑材料。

9.评建工作督查组

责任领导:郭文超

牵头单位: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主要参与单位:督查室、教师发展中心、评建办

【主要职责】:

(1)负责对各二级学院近2年教学档案的整改督查;

(2)负责对各学院、职能部门评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咨询,通报评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3)对各工作组和二级学院审核评估工作进展和成效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批评、问责。

10.校园环境建设组

责任领导:肖小勇

牵头单位:后勤基建处

主要参与单位:保卫部

【主要职责】:

(1)制订校园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2)对教学实验用房、学生生活用房进行全面维修,完善教学、生活设施;

(3)负责校园环境的卫生、绿化、美化;

(4)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

11.宣传报道组

责任领导:晏 昱

牵头单位:宣传统战部

主要参与单位:评建办、学生工作部、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

【主要职责】:

(1)负责制定宣传方案;

(2)完成并提交“三全育人”专项总结;

(3)负责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和校园文化氛围营造;

(4)负责编辑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宣传资料,组织全校宣传和评建工作进程报道;

(5)宣传统战部负责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题网站建设并及时更新,各职能部门负责更新本部门网站评估工作动态,各二级学院建设院级评估专题网页并及时更新;

(6)负责学校所有宣传媒体的审核工作,负责审核评估工作期间影像记录、留存工作。

12.教风学风督查组

责任领导:晏 昱

牵头单位:教师发展中心

主要参与单位: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团委、各二级学院

【主要职责】:

(1)负责制定校风学风建设和督查方案;

(2)组织、动员全校师生参与评建工作,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和校园文化督查。

13.咨询指导组

责任领导:晏 昱

牵头单位:评建办

主要参与单位: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主要职责】:

(1)按照评估工作的时序进度,协助评建办检查工作进展,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2)研究和分析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指导学校自评报告的撰写,协助评建办做好自评报告审核工作;

(4)准确把握诊断性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协助评建办做好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工作;

(5)在正式评估期间,针对专家进行的线上、线下评估情况,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

14.综合保障组

责任领导:刘宇文 晏 昱

牵头单位:评建办

主要参与单位:教师工作部、保卫部、教务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后勤处

【主要职责】:

(1)负责协调、督促、检查学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室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2)落实审核评估工作经费,为审核评估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等;

(3)为专家线上审核(校外)、线下考查(校内)等评估工作提供各项条件保障。

(四)各二级学院评建工作组

各二级学院要成立以联系校领导为责任领导,党委(总支)书记、院长为组长,副院长、副书记为副组长,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教授代表为成员的评建工作组。学院评建工作组组长、副组长、联系人的姓名、电话、电子邮箱于3月20日前发到评建办公室邮箱1131613318@qq.com,文件命名为“单位名称+评建工作组”。

【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学校评建工作任务,做好本学院评建工作组织、动员工作,确保全员参与、全员投入,确保本学院评建工作顺利完成;

2.制订本学院评建工作方案及阶段工作计划,落实评建措施,及时检查任务落实情况;

3.按照专业认证要求对近2年(2022-2023学年度、2023-2024学年度)教学档案(包括毕业论文(设计)、课程大纲、课程考核资料、实习实践等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等)、典型案例及支撑材料的纸质(电子)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开展自查和整改;

4.组织动员全体师生认真完成教师教学体验问卷调查和学生学习体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反馈结果及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制定改进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学校评建办将对组织动员得力的学院进行表彰,并计入年度教学工作考核指标;

5.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聚焦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强化学科资源、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关注课程“两性一度”的实施及效果,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6.配合学校评建办及各项目组做好各项材料的提交。认真撰写自评报告(约1500字),内容包括学院人才培养理念、专业建设经验、取得的成效,提炼亮点和特色,查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举措。自评报告原始Word文件和电子扫描版(PDF文件,封面页单位领导签字盖章)于4月30日前发至评建办邮箱1131613318@qq.com,文件命名为“单位名称+自评报告”。

)职能部门评建工作组

1.所有部门对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任务分解表,深入细致分析每个审核重点,理解其内涵和要求,逐项对照审视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做法依据、工作成效及问题改进情况;认真总结围绕“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及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开展工作的经验做法,提炼亮点和特色,查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改进举措,协助一级指标牵头部门完成自评报告的撰写和支撑材料的整理。

各牵头部门撰写自评报告时,需对照任务分解表中三级指标的审核重点,按二级指标逐项撰写工作做法、做法依据及成效,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举措。

各牵头部门将自评报告原始Word文件和电子扫描版(封面页单位领导签字盖章)于4月30日前发到学校评建办邮箱1131613318@qq.com,文件命名为“单位名称+自评报告”。

2.各部门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新要求及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梳理管理制度文件,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注重校园文化与校风建设,包括橱窗、横幅、标识牌等及时更新,教学(教辅)、办公、生活等区域内外环境整治及学生文明礼仪建设等。

工作任务具体分工见《湖南文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任务分解表》(附件1)。

五、工作进程

为高效完成新一轮审核评估各项工作,力求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推进有序,学校审核评估工作具体划分为组织准备、全面启动、自查自评、重点专项建设、诊断评估、线上线下迎评、整改提高7个阶段。各阶段时间安排及主要工作任务部署如下:

(一)组织准备(20243

工作任务:

1.认真学习研究审核评估政策和审核重点内涵,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初步确定个性定制评估指标体系及常模;

2.研讨制定《湖南文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

3.成立审核评估组织机构,完成审核评估工作培训材料的编写。

(二)全面启动(20243月)

工作任务:

1.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宣传发动,深刻认识审核评估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全面理解审核评估实施方案的新变化,深入领会审核评估的新理念,准确把握审核评估工作的新要求;

2.组织召开审核评估推进会,建设审核评估专题网站;

3.整理汇编审核评估学习材料,并开展审核评估培训;

4.各项目组、各学院制定审核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5.组织有关人员外出交流学习;

6.邀请评估专家来校作辅导报告。

(三)自查自评(20243-8月)

工作任务:

1.完成校院两级审核评估专题网站的建设及更新;

2.梳理规章制度,开展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3.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个性定制评估指标体系及常模;

4.按照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各一级指标项目组和各二级学院全面自评,整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及支撑材料;

5.各一级指标项目组和学院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

6.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打磨《自评报告》。

(四)重点专项建设(2024年3-8月)

工作任务:

1.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总目标、制度、环境、教风、学风、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八个项目的整改内容进行补足性建设。

2.召开重点建设项目推进会,相关责任单位制定重点专项建设方案和项目推进工作计划表。

(五)诊断评估阶段(2024年9月)

工作任务:

1.各一级指标项目组和各学院完成自评报告撰写、支撑材料、教学档案等建设和整理工作;评建工作督查组逐项检查各单位落实情况。

2.邀请上级领导和兄弟院校专家进行诊断评估。

3.各一级指标项目组和各学院根据诊断评估结果进一步整改,形成学校《教学基本状态分析报告》《自评报告》及支撑材料。

(六)线上线下迎评(2024年10-12月)

主要任务:

1.《自评报告》提交学校审定并公示;

2.《自评报告》及所有相关材料上传至评估系统;

3.制定专家进校考查工作方案,做好专家线上评估和现场考查期间各项协调保障工作;

4.积极配合准备线上线下评估专家指定的所有考查材料;

5.完成校长工作报告、PPT等汇报材料。

(七)整改提高(2024年12月-2026年1月)

1.召开专题会议,对审核评估工作进行及时总结;

2.逐项梳理研究专家提出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针对性举措,评估结论反馈30日内,制订并提交《审核评估整改方案》;

3.成立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学校《审核评估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工作机制,全面整改,定期督查;

4.评估结论反馈第一年末,提交《审核评估中期自查报告》;

5.两年内完成整改任务并提交《审核评估整改报告》。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服务学校大局

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事关学校发展大局,是学校自我诊断、自我完善的契机,涉及学校工作全局。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上级部门有关审核评估文件精神,正确把握每个审核指标内涵及其审核重点,聚焦于影响本科教育教学及其质量保障的关键要素,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注重产教融合,突出培养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评建工作,深入剖析、切实解决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理念落实到评建工作的各环节与全过程,扎实做好评估工作。

(二)统筹协调,强化责任担当

学校审核评估领导小组要做好总体部署,宏观指导,并督促和检查各单位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围绕审核评估这一中心工作,积极配合,主动服务,提供充分保障。各教学院要认真学习评估指标体系,做好基础性工作,从宣传动员到理清思路,从材料组织到问题整改,明确分工,明确职责,主动工作,不等、不推、不靠,树立审核评估无小事的思想,重视每一项评建工作,每项指标都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三)常态推进,加强整改落实

学校在开展审核评估工作中要处理好审核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自评工作与日常工作、自评工作与整改工作等四种关系,保证评建改工作长链条开展、常态化推进。定期召开各级各类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审核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和审核评估报告,深刻认识到学校现阶段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方案并切实开展整改落实工作。

(四)督促问责,严明工作纪律

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学校党政一把手是学校总体评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是分管部门的第一责任人,每位师生员工都是各自承担具体评建任务的直接责任人。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和督查室将对评建每个阶段涉及到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根据拟定的工作目标、任务、时限等进行督促检查,凡对工作不认真、任务不落实、整改不到位、审核评估评价差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对当事人和领导进行责任追究。

支撑材料要求

1.电子材料要求

(1)各类电子材料按照附件2中“支撑材料格式要求”进行整理。各单位制作登记表格,联络员登记后上报,避免重复提交。

(2)PDF文件要求保证图片文字清晰,Excel文件内容采用四号宋体文字,单个文件大小不得超过30M。

(3)各部门、各二级学院提交的支撑材料以压缩包形式提交。学院提交的材料命名为“XXX学院+支撑材料”,一级指标牵头部门提交的材料按一级、二级、三级指标逐级命名文件夹后打包。

(4)所有提交的支撑材料均需提交材料目录,目录为Excel格式。

2.纸质材料存档

按照材料产生的时间顺序,完善纸质材料的目录,并登记存放地点及经手人。各单位工作组组长核对后在目录上签字,完成纸质材料归档工作。近2年的教学文档纸质材料必须全部扫描备查,文件夹和文件的命名要准确反映主题内容,以便查找。

附件1:湖南文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任务分解表

附件2:支撑材料格式要求

附件1

湖南文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任务分解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审核重点

支撑材料建议清单

牵头单位

主要参与单位

1.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

1.1党的领导

1.1.1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情况

1.省委巡视组巡视问题清单及整改材料;

2.主题教育问题清单及整改材料;

3.上轮审核评估问题清单及整改材料;

4.学校加强党的领导的相关材料,如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材料、教学工作会议材料、党委研究教学工作会议纪要、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材料、党委会第一议题、依法治教、师德师风、违规违纪处分;专业发展规划和调整方案。

党政办

全校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

1.1.2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情况

1.落实立德树人的案例。第2课堂社团及相关活动、各种学子评选、三下乡、理论宣讲团、红色青年筑梦之旅、师德师风宣讲团相关材料(含宣传材料)。

宣传统战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

1.2思政教育

1.2.1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建立情况

1.“三全育人”试点高校相关材料(含文件、案例、报道、成果等);

2.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材料;

组织部、宣传统战部、教务处、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

财务处、

马克思主义学院

1.2.2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思政课程建设情况,按要求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情况

【必选】思政课专任教师与折合在校生比例≥1:350

【必选】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总数与全校师生人数比例≥1:100

【必选】生均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20元

【必选】生均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40元

1.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建设等相关材料;

2.思政课建设、名师工作室、项目及获奖等相关材料;

3.思政课专任教师名单、比例等;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开设证明材料;

5.2个专项经费证明材料;

6.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名单、比例。

组织部、宣传统战部、教务处、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学生工作部、财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学院

1.2.3 “课程思政”建设与成效,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的建设及选树情况

1.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文件;

2.课程思政建设、团队、项目及获奖等相关材料(含宣传报道);

3.典型案例;

4.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及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教务处

1.2.4 学校对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

1.制度建设、负面清单及处置情况。

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

1.3本科地位

1.3.1 “以本为本”落实情况,党委重视、校长主抓、院长落实的本科教育良好氛围形成情况

1.以本为本相关制度文件及相应支撑材料(课表,检查,听课,四个一专项);

2.教学工作大会、教学负责人例会相关材料;

3.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教学工作相关纪要;

4.学院院长落实的本科教育及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教学工作相关材料。

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

1.3.2 “四个回归”的实现情况,推进学生刻苦读书学习、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学校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1.教风学风建设,师德标兵、教学质量奖等各类教学表彰及教学奖励;

2.学业预警相关材料。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

1.3.3 教学经费、教学资源条件、教师精力投入等优先保障本科教学的机制建设情况

【必选】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200元(备注5)

【必选】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13%(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统计要求见备注5)

【必选】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占比例(要求见备注6)

【必选】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要求见备注7)

1.教学经费预算;

2.办学条件改善(含维修、设备采购、教学场地建设等);

1.教师工作职责、职称评定、绩效分配等相关文件及支撑、证明材料;

2.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经费证明;

3.学校当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教务处、

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后勤基建处

1.3.4 学校各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年度考核中的比重情况

1.各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介绍(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及证明材料;

2.学校每年综合考核指标和目标考核指标。

各职能部门

2.培养过程

2.1培养方案

2.1.1 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

1.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及培养方案)。

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

2.1.2 培养方案符合国家专业类标准、体现产出导向理念情况

【必选】学生毕业必须修满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数≥2学分

【必选】劳动教育必修课或必修课程中劳动教育模块学时总数≥32学时

1.各专业学分构成情况,写一段解释说明文字;

2.劳动教育教学情况(模块、学时)说明。

各二级学院

B 2.1.3

B2 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验实训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情况

1.针对性的分析报告。

各二级学院

B 2.2.1

B2 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与国家需要、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及使命任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契合情况

【必选】通过认证(评估)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可选】近三年新增专业数

【可选】近三年撤销或停招专业数

1.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文件(学校服务“三高四新”文件及相应工作总结);

2.通过认证专业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

3.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及证明材料;

4.近三年撤销或停止招生专业情况。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各二级学院

2.2专业建设

B 2.2.2

B2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建立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相统一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情况

1.专业设置调整及加强应用型专业群建设文件及相应支撑材料;

2.管理机构及职能说明性文字。

各二级学院

2.2.3 学校通过主辅修、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培养等举措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

1.主辅修、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相关制度及证明材料。

各二级学院

2.2.4学校是否提供丰富的选课资源和灵活自主的选课方式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选修课相关制度和选修课目录及每年开课情况。

各二级学院

2.3实践教学

2.3.1 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必选】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人文社科类专业≥15%,理工农医类专业≥25%)

【必选】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工程实践基地、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等)数

1.人才培养方案分析报告(针对实践教学);

2.近年实践教学改革相关成果;

3.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分布情况;

4.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基地一览表及证明材料。

各二级学院

B 2.3.2

B2 学校与企业、行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可选】与行业企业共建的实验教学中心数

1.总结;

2.一览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教务处

各二级学院

B 2.3.3

B2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情况及完成质量

【必选】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50%

1.毕业论文分析报告(针对性的);

2.一览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各二级学院

2.4课堂教学

2.4.1 实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情况

1.工作总结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关于课堂教学评价及考核的相关文件。

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

2.4.2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情况

1.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的相关证明材料(线上课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课、无纸化考试、雨课堂、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竞赛等);

2.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情况及相关证明性材料(多媒体、智慧教室、微格教室、标准化考场、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等)。

教师发展中心、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各二级学院

2.4.3 建立健全教材管理机构和工作制度情况,依照教材审核选用标准和程序选用教材情况;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对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

【必选】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数量与学校应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数量的比例

【可选】近五年公开出版的教材数

1.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教材建设管理机构及教材建设相关制度文件(含证明材料);

2.教材选用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材料;

3.教材选用工作负面问题说明;

4.马工程重点教材选用统计及相关证明材料;

5.近五年公开出版的教材一览表。

各二级学院

K 2.5卓越培养

K 2.5.1

K2 产教融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实践效果

【可选】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

1.产教融合模式改革项目及成果;

2.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一览表及证明材料。

各二级学院

K 2.5.2 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情况

【必选】本科生生均课程门数

【可选】与行业企业共建、共同讲授的课程数

1.课程建设规划;

2.各专业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分析;

3.全校总体课程门数;

4.与行业企业共建、共同讲授的课程数及相关证明材料。

各二级学院

K 2.5.3 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以及围绕“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开展教研教改项目建设的举措及实施成效

1.学校加强“四新”建设的实施方案或指导性意见;

2.“四新”项目一览表(教改项目中有“四新”内容的)及证明材料。

各二级学院

K 2.5.4 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举措及成效

1.加强一流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或实施方案);

2.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汇总表及证明材料;

3.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指标体系及中期考核情况,包括激励措施(含武陵人才、职称评审、目标考核、绩效分配、教学奖励)。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各二级学院

K 2.5.5 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举措及成效

1.加强一流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或实施方案);

2.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汇总表及证明材料;

3.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中期考核情况,包括激励措施(含武陵人才、职称评审、目标考核、绩效分配、教学奖励)。

各二级学院

K 2.5.6 优秀教材建设举措及成效

1.应用型教材建设指导性意见;

2.公开出版教材一览表。

各二级学院

2.6创新创业教育

2.6.1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情况

1.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及相关制度文件;

2.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一览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团委、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

2.6.2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专业教育的举措与成效

1.专创融合相关文件及证明材料;

2.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师资情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及结题一览表及证明材料。

团委、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

2.6.3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及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必选】本科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人数及比例

【必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

【可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学生人次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1.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总结;

2.本科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人数及比例统计与分析;

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汇总及证明材料;

4.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人次数统计及比例分析。

团委、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

3.教学资源与利用

3.2资源建设

B 3.2.1

B2 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真实项目案例库建设及共享情况

1. 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一览表及支撑材料;

2. 师范专业案例资源库一览表及支撑材料。

资产管理处

教务处、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科技与社会服务处、图书馆、各二级学院

B 3.2.2

B2 面向行业企业实际、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教材建设情况

1.应用型教材选用、出版一览表及证明材料。

各二级学院

K 3.2.3

适应“互联网+”课程教学需要的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和条件建设及使用效果

1.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虚仿实验室)、微格教室等教学设施一览表;

2.微格教室使用登记,智慧教室课表;智慧教室青鹿平台数据支撑材料,虚仿实验室使用记录。

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各二级学院

K 3.2.4

K2 产业技术发展成果、产学研合作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情况

1.产业技术发展成果、产学研合作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一览表及支撑材料(教案或教学设计或授课PPT等)。

科技与社会服务处

4.教师队伍

4.1师德师风

4.1.1 保障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师德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等方面的情况

1.教师工作规范;

2.师德教育、师德宣传相关材料;

3.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

4.教师年终考核文件及材料;

5.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各类评选表彰文件及材料。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

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工会、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督查室、各二级学院

4.1.2 教师在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自觉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方面的情况

1.相关政治理论学习情况;

2.针对“新十条”的负面清单及相关处理材料。

宣传统战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4.2教学能力

B 4.2.1

B2 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

【可选】省级及以上教学竞赛获奖情况

1.专业水平证明材料(学历学位、职称、社会职务、科研成果一览表等材料)(教师业务档案);

2.教学能力证明材料(教学测评、教学竞赛、教学奖励等材料);

3.产学研用能力证明材料(含科技特派员、教授博士沅澧行、三区科技人才、横向委托项目、社会服务聘书、双师双能等材料);

4.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情况。

教师发展中心、科技与社会服务处、各二级学院

4.2.2 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水平的措施

1.教学竞赛组织;教学奖励的激励措施;

2.业务培训材料,鼓励学历提升的文件,职称评审文件等材料。

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

4.3教学投入

4.3.1 教师投入教学,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情况及实施效果

【必选】主讲本科课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必选】教授主讲本科课程人均学时数

1.基本课时量规定文件,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师等奖励的评价;

2.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规范性文件;

3.历年主讲本科课程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统计;

4.历年教授主讲本科课程人均学时数统计。

教务处、财务处、科技与社会服务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各二级学院

4.3.2 教师特别是教授和副教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及成效

【必选】教授、副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1.教研教改项目立项与结题情况材料(标注好教师职称);

2.教改论文发表统计一览表;

3.教育规划项目一览表;

4.省级教育教学基地一览表;

5.专业负责人一览表(备注职称)。

教务处、财务处、科技与社会服务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各二级学院

4.4教师发展

4.4.1 重视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培训课程,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核心培训教材,加强思政与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举措与成效

1.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在教师政治理论专题学习的情况统计;处级干部培训班(146期)相关材料;

2.教师培训材料;以赛促教相关材料;

3.加强思政与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相关材料(组织部宣传统战部)。

宣传统战部、组织部、

国际交流合作处、学生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科技与社会服务处、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各二级学院

4.4.2 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基层教学组织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举措与成效

【必选】设有基层教学组织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可选】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本校教师的比例

1.教师发展中心成立文件及中心建设规划或工作职责等;

2.基层教学组织(系、教研室、实验室等)建设相关文件;

3.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人事处);

4.历年教师发展类培训人数统计(包括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工作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各教学院等组织的教师培训情况统计)。

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

B 4.4.3

B2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产学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到业界实践、挂职和承担横向课题的政策措施

1.相关激励政策。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科技与社会服务处、各二级学院

B 4.4.4

B2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情况

【可选】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比例

1.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相关管理制度和建设情况等材料(双师双能教师一览表、实践教学教师一览表等材料);

2.双师双能教师比例。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程办公室)、各二级学院

K 4.4.5 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情况

1.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情况一览表及支撑材料。

国际交流合作处、各二级学院

5.学生发展

5.1理想信念

5.1.1 学生理想信念和品德修养

1.学生党员人数、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人数、参军入伍人数、学生党课,学生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材料(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演讲比赛材料、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等)。

学生工作部

宣传统战部、组织部、团委、各二级学院

5.1.2 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情况

1.加强学风建设的制度性文件、团员主题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军训团自训教官名单、“八学期八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等支撑性材料。

各二级学院

5.2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

B 5.2.1

B2 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独立解决生产、管理和服务中实际问题能力

【可选】在学期间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

【可选】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和本科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

1.学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相关文件及执行过程材料;

2.学生随导师开展科研的情况,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养;

3.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数目及汇总表;

4.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和本科生获批国家发明专利数目及汇总表。

教务处、科技与社会服务处、团委、各二级学院

5.2.2 开展通识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措施与成效

【必选】体质测试达标率

1.学校开展通识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及过程材料及相关成果(如体育竞赛、大艺展、大广赛、武陵风韵等);

2.学生体质测试达标情况。

各二级学院

5.2.3 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情况及育人效果

【可选】省级以上艺术展演、体育竞赛参赛获奖学生人次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1.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相关制度及活动开展情况、活动成效支撑材料;

2.省级以上艺术展演、体育竞赛参赛获奖比例及汇总表。

团委、各二级学院

K 5.3国际

视野

K 5.3.1 与国(境)外大学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以及与本科教育相关的国际交流活动和来华留学生教育开展情况

1.与国(境)外大学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来华留学生教育等相关制度(包括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引智项目、交换生、外籍教师、来华留学生教育等)及实施成效。

国际交流合作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K 5.3.2 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优质教育资源的吸收内化、培育和输出共享情况

1.学校国际化发展规划,学校激励教师、学生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2.与国(境)外大学合作办学、学分互认项目学生汇总及占比;

3.在籍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汇总及占比。

国际交流合作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K 5.3.3 学生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实习、竞赛、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情况

【可选】在学期间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实习的学生数占在校生数的比例

1.学生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实习、竞赛、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研究等激励政策及实施效果;

2.在学期间赴国(境)外交流、访学、实习的学生汇总及占比。

国际交流合作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5.4支持服务

5.4.1 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情况

1.学校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举措及效果(领导干部下寝、谈心谈话、一对一帮扶、教师当班主任、兼职辅导员、专职组织员等)。

党政办、组织部、教务处、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

5.4.2 学校开展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情况,学业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校医等配备及师生交流活动专门场所建设情况

【必选】专职辅导员岗位与在校生比例≥1:200

【必选】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例≥1:4000且至少2名

【必选】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比例≥1:500

1.学校开展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咨询等)相关制度、课程、服务体系等;

2.学业导师、心理辅导教师、校医等配备情况;

3.师生交流活动专门场所建设情况;

4.专职辅导员汇总表及与在校生比例;

5.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汇总表及与应届毕业生比例。

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

5.4.3 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辅修专业制度、双学士学位制度建设情况

1.学校推进学分制改革、弹性学习、辅修专业制度、第二学士学位等相关的制度、具体做法及实施成效。

各二级学院

K 5.4.4 探索学生成长增值评价,重视学生学习体验、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成效

1.学校开展学生成长增值评价、自我发展和职业发展能力等相关材料(包括制度、举措和成效等)。

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

6.质量保障

6.1质量管理

6.1.1 学校质量标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

1.学校制定的质量标准文件、质量管理制度文件、质量监控保障机构设置文件、校院两级督导建设等支撑材料。

教师发展中心

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6.1.2 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的情况

【必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查结果(备注8)

【可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测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

1.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的制度文件及执行情况;

2.学校过程性考核制度文件;

3.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学业预警、重修、补考等制度性文件;

4.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查结果汇总。

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6.2质量改进

6.2.1 学校内部质量评估制度的建立及接受外部评估(含院校评估、专业认证等)情况

1.学校内部质量监测与评估机制建设及运行情况,包含定期开展的评教、评学以及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

2.学校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第三方组织的外部教学评估,包括院校评估、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等情况。

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6.2.2 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建设与改进效果

1.学校建立的质量评价—反馈—持续改进机制及运行情况;

2.学校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及落实效果;

3.学校建立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并持续运行情况;

4.对内部、外部教学评估中存在问题,制定纠正与改进方案和措施,配备资源,进行质量改进,并对纠正与改进措施的有效性适时进行评价情况;

5.质量改进取得的成效。

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6.3质量文化

6.3.1 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情况

1.学校加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

2.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措施与取得的成效。

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督查室、宣传统战部、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6.3.2 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及年度质量报告

1.学校近三年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学校在质量文化建设方面的宣传、报道材料等;

3.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教学大纲公开的载体、过程记录及体现宣传贯彻成效的证明材料。

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

7.教学成效

7.1达成度

7.1.1 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1.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分析相关制度文件,及各专业人才培养达成度分析。

招生就业处

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7.1.2 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机制建立情况及跟踪评价结果

1.学校对毕业生质量持续跟踪评价的制度文件;

2.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用人单位及相关各方的跟踪调查资料等。

各二级学院

7.2适应度

7.2.1 学校本科生源状况

1.学校近三年本科生生源质量分析报告。

各二级学院

B 7.2.2

B2 毕业生面向学校所服务的区域和行业企业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情况

【可选】升学率(含国内与国外)

【可选】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及结构

1.学校近三年本科生毕业就业质量分析报告;

2.升学率数据表;

3.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及就业结构数据表。

各二级学院

7.3保障度

7.3.1 教学经费以及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艺术场馆等资源条件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必选】生均本科实验经费(元)

【必选】生均本科实习经费(元)

1.学校近三年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学校“两室三馆”等资源统计表;

3.学校近三年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4.学校近三年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财务处、教师工作部、人事处、资产管理处、国际交流合作处、图书馆、后勤基建处、各二级学院

7.3.2 教师的数量、结构、教学水平、产学研用能力、国际视野、教学投入等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情况

【必选】生师比(要求见备注8)

【必选】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50%

1.学校教师的数量、结构、教学水平、产学研用能力、国际视野、教学投入等分析报告;

2.全校生师比及各专业生师比;

3.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占比。

财务处、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7.4有效度

7.4.1 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有序运行情况

1.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监控、检查等资料。

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

7.4.2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情况

1.学校针对质量监控、质量评估和质量分析中发展的问题和持续改进情况;

2.学校近三年人才培养核心数据的变化态势分析报告;

3.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持续提升的效果分析情况。

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各二级学院

7.4.3 近五年专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十个典型案例及培养经验

1.近五年专业领域的优秀毕业生十个典型案例;

2.总结培养经验;

3.相关宣传报道(优秀毕业生、人才培养)。

校友联络服务中心、各二级学院

7.5满意度

7.5.1 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对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1.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对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

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校友联络服务中心、各二级学院

7.5.2 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1.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

7.5.3 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1.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统计结果。

各二级学院

备注1:各部门、各教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补支撑材料,并根据要求提炼亮点和特色、“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举措”等。

备注2:

1.第二类审核评估分为三种,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且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2.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包括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

——“统一必选项”无特殊标识,所有高校必须选择;

——“类型必选项”标识“B”,选择第一种的高校须统一选择“B1”,选择第二种的高校须统一选择“B2”;选择第三种的高校原则上选择“B2”;

——“特色可选项”标识“K”,高校可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自主选择,其中:第一种与“K1”选项对应,第二种与“K2”选项对应;第三种原则上与“K2”选项对应;

——“首评限选项”标识“X”,选择第三种的高校必须选择,其他高校不用选择。

3.审核重点中定量指标的具体要求可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其中,【必选】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必须选择;【可选】是指该定量指标学校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至少8项。

4.表中定量指标计算原则上参照《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教发〔2020〕6号)。

5.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折合在校生数。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指学校开展普通本专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含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6.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10%。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7.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普通高校教学与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值/折合在校生数(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和医学院校≥5000元/生,体育、艺术院校≥4000元/生,语文、财经、政法院校≥3000元/生。

8.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总数(参照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综合、师范、民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和语文、财经、政法院校≤18:1;医学院校≤16:1;体育、艺术院校≤11:1。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硕士研究生在校生数*1.5+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数*2+普通本专科留学生在校生数+硕士留学生在校生数*1.5+博士留学生在校生数*2+普通预科生注册生数+成人业余本专科在校生数*0.3+成人函授本专科在校生数*0.1+网络本专科在校生*0.1+本校中职在校生数+其他(占用教学资源的学历教育学生数,例如成人脱产本专科在校生数)。

专任教师总数=本校专任教师数+本学年聘请校外教师数*0.5+临床教师数*0.5;其中:本校专任教师须承担教学任务且人事关系在本校(原则上须连续6个月缴纳人员养老险等社保或人员档案在本校);校外教师须承担本校教学任务、有聘用合同和劳务费发放记录,聘请校外教师折算数(本学年聘请校外教师数*0.5)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临床教师须承担教学任务且人事关系在本校或直属附属医院。

附件2:

支撑材料格式要求

1.标题:黑体小二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2.一级标题:黑体小三顶左,单倍行距。

3.二级标题:黑体四号顶左,单倍行距。

4.三级标题:黑体小四顶左,单倍行距。

5.段落文字:宋体小四;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行距20磅。

6.表格: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宋体五号居中,表格内文字为宋体,大小根据表的内容自行调整。

7.: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宋体五号居中,单倍行距。